化工廠常見設備的布置要求(下)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化工交流
- 發布時間:2023-09-12 14:38
【概要描述】塔體側面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1)塔體側面管道一般有回流、進料、側線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為使閥門關閉后無積液,上述管道上的閥門宜直接與塔體管口直接相接,進(出)料管 ? 道在同一角度有兩個以上的進(出)料開口時,管道應考慮一定的柔性; (2)分餾塔側線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調節閥其安裝位置應靠近汽提塔.以保證調節同前有一段液?。湟褐母叨葢獫M足工藝的要求。
化工廠常見設備的布置要求(下)
【概要描述】塔體側面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1)塔體側面管道一般有回流、進料、側線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為使閥門關閉后無積液,上述管道上的閥門宜直接與塔體管口直接相接,進(出)料管
? 道在同一角度有兩個以上的進(出)料開口時,管道應考慮一定的柔性;
(2)分餾塔側線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調節閥其安裝位置應靠近汽提塔.以保證調節同前有一段液?。湟褐母叨葢獫M足工藝的要求。
- 分類:新聞中心
- 作者:
- 來源:化工交流
- 發布時間:2023-09-12 14:38
21塔體側面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1)塔體側面管道一般有回流、進料、側線抽出、汽提蒸汽、重沸器入口和返回管道等,為使閥門關閉后無積液,上述管道上的閥門宜直接與塔體管口直接相接,進(出)料管
道在同一角度有兩個以上的進(出)料開口時,管道應考慮一定的柔性;
(2)分餾塔側線到汽提塔的管道上如有調節閥其安裝位置應靠近汽提塔.以保證調節同前有一段液?。湟褐母叨葢獫M足工藝的要求。
22塔底管道設計有何特點?
(1)塔底的操作溫度一般較高,因此在布置塔底管道時,其柔性應滿足有關標準或規范的要求。尤其是塔底抽出管道和泵相連時,管道應短且少拐彎,又需有足夠的柔性以減
少泵嘴受力。
塔底抽出線應引至塔裙或底座外,塔裙內嚴禁設置法蘭成儀表接頭等管件。塔底到塔底泵的抽出管道在水平管段上不得有“袋形”,應是“步步低”,以免塔底泵產生汽蝕現象,
抽出管上的隔斷閥應盡最靠近塔體,并便于操作。
(2)除非是輔助重沸器,或者是兩個以上并聯的重沸器同時操作,而且要求在較寬的范圍內調節其熱負荷,塔底到重沸器的管道一般不宜設閥門。
塔底釜式重佛器帶有離心泵時,重沸器的標高應滿足離心泵所需要的有效汽蝕余量,同時使塔底液面與重沸器液面的高差所形成的靜壓頭足以克服降液管、重沸器和升氣管的壓力
損失。因此,管道的布置應在滿足柔性要求的同時,管道應短,彎頭應少。
23塔上人孔的布置應符合哪些要求?
(1)塔的人孔應設在塔的操作區內,進、出塔比較方便、安全、合理的地方,并宜設在同一方位上。
(2)設置人孔的部位必須注意塔的內部構件,一般應設在塔板上方的鼓泡區,不得設在塔的降液管或受液槽區域內;
(3)塔體上的人孔(或手孔),一般每3-8層塔板布置一個;
(4)人孔中心距平臺面的高度一般為600mm至1000mm之間,最適宜高度為750mm;
24塔的管口方位有何要求?
(1)塔的管口方位應滿足塔內件工作原理及結構的要求,設計時應注意設備內件整體結構與管口的相對方位;塔頂氣相開口布置在塔頂頭蓋中部;塔的回流開口,一般布置在塔板
上方的管道側;氣相進料開口在塔板上方,與降液管平行;氣液混相進料開口在塔板上方,并設分配管;汽提蒸汽開口在汽提塔板下方,并加氣體分配管。
側線產品抽出口在降液管下方的公弧范圍內,宜設抽出斗,對于中間降液管的雙溢流塔板,其抽出口可布置在該處任意角度,設抽出斗;塔底抽出口設在塔底頭蓋的中部,并設防
渦流板,抽出口應延伸到塔的裙座外。
(2)對于有塔板的塔,人孔宜布置在與塔板溢流堰平行的塔直徑上,條件不允許時可以不平行,但人孔與溢流堰在水平方向的凈距應不大于50mm。
(4)液位計接口可通過根部閥與液位計直接連接,也可通過根部閥與液位計連通管相接。不得把液位計接口布置在進料口的對面60°角的范圍內,除非進料口有內擋板保護。
與塔直連的外浮筒式液位控制接管應加擋板。液位計、液位控制浮筒、報警等裝置常位于塔平臺內或局部平臺端部,以便于維修。
(5)壓力計接口應布置在塔的氣相區內,使壓力計讀數不受液位壓頭的影響。
(6)取樣口和測溫口的布置,氣相取樣口和測溫口應避開塔板降液槽的氣相區,液相取樣口和測溫口應設在降液管區域的塔板持液層內;對于易結晶的液相取樣管應被向塔板。
25設備管口方位圖除表示管口外,還表示什么方位?
除表示工藝及公用介質管口外,還應該表示:
(1)儀表接管的方位,包括溫度、壓力、液位;
(2)人孔、手孔和吊柱的方位,裙座排氣孔的方位;
(3)設備地腳螺栓孔的方位或支耳的方位;
(4)吊耳、接地板和銘牌的方位;
(5)內部爬梯、裙座底部加強支撐的方位。
26如何確定臥式容器支座的固定側?
從該容器所需連接的管道中找出對柔性計算最重要的(難度或要求最高的)一根管道,例如補償量大,管徑大的管道,作為決定支座型式的依據。固定側支座位置應有利于該管道
的柔性計算。
27臥式容器的管口方位有什么要求?
(1)在設備殼體上的液體入口和出口間距應盡量遠。液體入口管應盡量遠離容器液位計接口;
(2)液位計接口應布置在操作人便于觀察和方便維慘的位置。有時為減少設備上的接管口,可將就地液位計、液位控制器、液位報警等測量裝置安裝在聯箱上。波位計管口的方
位,應與液位調節閥組布置在同一側;
(3)鉸鏈(或吊柱)連接的人孔蓋,在打開時應不影響其他管口或管道等;
(4)安全閥接管口應設在容器頂部。
28臥式容器的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容器(罐)的管道比較簡單;立式容器的管道布置大體上與塔的管道布置相似,也采取沿罐壁進行設計,管道上的閥門也要求直接與開口相接;這樣可避免積液。
容器頂部開口接出的管道,其標高宜高于與管廊上相接的主管,以便于接在主管的頂部。容器底部的液體出口管道與管底下的泵相連接時,其管底標高應不影響人的通行。
(1)對臥式容器的液體出口與泵吸入口連接的管道,若在通道上架空配管時,最小凈空高度為 2200mrn ;
(2)與臥式容器底部管口連接的管道,其低點排液口距地坪最小凈空為150mm;
(3)安全閥的出口排入密閉管道系統時,應避免積液,并滿足安全閥出口管道順介質流向成45°向下與密閉總管頂部相接,且無“袋形”。若安全閥安裝在遠離容器時,要校核從
容器至安全閥入口管道的壓力降;
(4)儲罐頂部管道的調節閥組布置在平臺上;
(5)應根據設備及管道布置惰況設置平臺。
29加熱爐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1)加熱爐管道布置隨加熱爐的爐型不同而異,在加熱爐管道布置時,應對其進、出料管道、燃料系統管道、吹灰氣管道、滅火蒸汽管道等統一考慮;
(2)對圓筒爐進、出料總管,通常采用環形布置于爐體周圍,可支承在地面或爐體上。環形總管應布置在看火門以上,以便于看火門的正常操作和維修;
(3)必要時在爐出口管道彎頭。三通或變徑較大之外,或者從爐頂垂直向下的底部位置,設置防震支架;
(4)如果在管道設置爆破片,其方向不得朝向操作或設備;
(5)主要調節閥組通常布置在管廊與爐體之間并注意通道要求;
(6)蒸汽、燃料油或燃料氣管道上的閥門宜布置在看火門附近的垂直管道上,并滿足調節和檢修的要求;
(7)在寒冷地區,應根據規定對燃料油管道采用蒸汽伴熱;
(8)靠近噴嘴處的管道應采用便于拆卸的接連結構,以便清掃和維修;
(9)應在經常操作的在較高位置的閥門和觀察部位設置平臺和梯子;
(10)燃料管道的排放點,應遠高爐子至少15m,并應排入收集系統,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
(11)與爐子連接的管道,盡量集中排列,以便于支撐,達到協調。美觀的目的;
(12)對加熱爐的進料管道,應保持各路流量均勻;對于全液相進料管道,一般各路都設有流量調節閥調節各路流量,否則應對稱布置管道,氣液兩相的進出管道,必須采用對稱
布置,以保證各路壓降相同;
(13)環形油線應以最高溫度計算熱補償量,并利用管道自然補償來吸收其熱膨脹量。
30對加熱爐的燃料氣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在燃料氣分配主管末端裝有DN20的排液閥,便于試運沖洗及停工掃線后排液,以及開工時取樣分析管道內的氧含量,排液管上應設兩道排液閥以免泄漏,該閥能在地面或平臺上
操作。燃料氣切斷總閥應設在距加熱爐15m以外。
(2)在燃料氣管道上設置阻火器,就可以阻止火焰蔓延,阻火器按作用原理可分為干式阻火器和安全水封兩種。工業生產裝置中加熱爐的燃料氣管上一般采用多層銅絲網的干式阻
火器。阻火器應放置在靠近噴嘴的地方。管道阻火器與燃燒器距離不宜大于12m。這樣,阻火器就不致于處在嚴重的爆 zha條件下,使用壽命可以延長。
31管殼式和套管式換熱設備的管道布置應如何考慮?
(1)工藝管道布置應注意冷、熱物流的流向,一般冷流自下而上,熱流由上而下;
(2)管道布置應方便操作,并不妨礙設備的檢修;
(3)換熱設備的基礎標高,應滿足其下部排液管距地面或平臺面不小于150mm;
(4)換熱設備的管道,只能出現一個高點和一個低點,避免中途出現“氣袋”或“液袋”,并設高點放空,低點放凈;在換熱設備區域內應盡量避免管道交叉和繞行;盡量減少管
道架空的層數,一般為2-3層;
(5)兩臺或兩臺以上并聯的換熱設備入口管道直對稱布置,對氣液兩相流換熱設備則必須對稱布置,才能達到良好的傳熱效果;
(6)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上測量儀表,應靠近操作通道及易于觀測和檢修的地方安裝;
(7)與換熱設備相接的易凝介質的管道或含有固體顆粒的管道副線,其切斷閥應設在水平管道上,并應防止形成死角積液;
(8)在寒冷地區,室外的換熱設備的上、上水管道應設置排液閥和防凍連通管。
32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其管道布置應如何設計?
(1)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區域內,可在地面或平臺面上敷設管道,但不應妨礙通行和操作;
(2)當管道上無調節閥或排液管時,管底距地面凈空應大于或等于150mm;
(3)調節閥組應平行于冷換設備布置;
(4)成組布置的換熱設備之間管道布置的凈距應大于或等于650mm;
(5)管道布置應考慮各換熱設備的管箱和頭蓋的拆卸空間;
(6)并聯多組換熱設備的進出口管道應對稱布置。
33立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
(1)管道必須有足夠的柔性,以補償在各種工況下設備和管道的熱膨脹;
(3)配管時應留出重沸管束在原地拆卸所需的空間;
(5)當重沸器的長度與直徑之比( L/D)大于6.0時,宜設導向支架;
(6)當重沸器的閥門和盲板離地評3m以上,應在塔上設置平臺。
34管殼式臥式臥式重沸器的管道布置有何要求?
(1)在熱脹許用應力范圍內,重沸器的降液管和升汽管,應盡可阻短而直、減少彎頭數里,以減少壓降;
(2)當重沸器有2個升汽口時,為使其管內流綠相等,升汽省應對稱布置。若升汽管管徑不同和布置不對稱時,應盡量使這二根管段的阻力相等。否則,阻力大的升汽管的流量小
會使熱量分配不勻;
(3)從重沸器內抽出的液體為飽和液體,如果管道系統產生壓降,液體就將開始閃蒸,產生氣液兩相流體流動,影響控制和測量儀表的操作和精度。因此在布置飽和液體管道時,
其基本原則是使壓力降最小,并在測量或控制儀表前不出現垂直上升管段;
(4)重沸器管程加熱介質的進口管道上通常裝有溫度調節閥及其閥組,這些閥門一般布置在靠近重沸器管程進口的地面或平臺面上。
35空冷器的管道設計有何具體要求?
(1)分餾塔頂至空冷器油氣管道,一般不宜出現“液袋”。當空冷器進出口無閥門或為兩相流時,管道必須對稱布置,使各片空冷器流量均勻;
(2)空冷器的入口集合管應靠近空冷器管嘴連接,如因應力或安裝需要,出口集合管可不靠近管嘴連接,集合管的截面積應大于分支管截面積之和;
(3)空冷器人口為氣液兩相流時,各根支管應從下面插入人口集合管內;以使集合管底的流體分配均勻;同時在集合管下方設置停工排液管道,接至空冷器出口管道上;
(4)空冷器人口管道較高;如距離較長,需在中間設置專門管架以支承管道;
(5)濕式空冷器的軟化水回水系統為自流管道,因此,應注意管系的布置,并拐彎不宜過多?;厮偣軕许樈橘|流向的坡度;
(6)空冷器的操作平臺上設有半固定蒸汽吹掃接頭,其閥門宜設在易接近處,并應注意蒸氣接頭方向,保證安全操作。
36泵類的管道設計一般要求是什么?
(l)泵的進、出口管道應設切斷網,管道一定要有足夠的柔性,以減少管道作用在泵管口處的應力和力矩;
(2)泵的吸入管道應滿足泵的“汽蝕余量”的要求,管道應盡可能短、少拐彎不得有氣袋。如難以避免,應在高點設放氣閥;
(3)當泵吸入管較長時,宜設計成一定的坡度(i=5‰);泵比容器低時宜坡向泵,泵比容器高時宜坡向容器;
(5)在滿足工藝要求的前提下,泵的管道。閥門手輪不得影響泵正常運行及維修檢查所需空間;
(6)往復泵進、出口管道設計應考慮流體脈動的影響。
37泵的保護線有哪幾種?其作用是什么?
(1)暖泵線——在輸送介質溫度大于200℃的高溫油品時,有備用泵的情況下應設置DN20~25暖泵線;
(2)小流量線——當泵的工作流量低于泵的額定流量30%時,應設置泵在最低流量下正常運轉的小流量線;
(3)平衡線——對于輸送常溫下飽和蒸汽壓高于大氣壓的液體或處于泡點狀態的液體,為防止進泵液體產生蒸汽或有氣泡進入泵內引起汽蝕應加平衡線;
(4)旁通線——用于泵的試運轉或非正常操作狀態下出口主閥關閉時,仍能使泵處于運轉。一般在閥前后壓差非常高的場合設置帶有限流孔極的旁通閥;
(5)防凝線——輸送在常溫下凝固的高傾點或高凝固點的液體時,其備用泵和管道應設防凝線,以免備用泵和管道堵塞;
(6)安全閥線——對于電動往復泵、齒輪泵和螺軒泵等容積泵,在出口側設安全閥線,當出口壓力超過定壓值時,安全閥起跳,流體返回泵人口管。
38離心式壓縮機管道布置的一般要求是什么?
(2)進出口管道的布置在滿足熱補償和允許受力條件下,應盡量減少彎頭數量,以減少壓降;
(3)進出口管嘴一般朝下,機殼體中心支撐,在運行中其熱脹量應由管道吸收;
(4)廠房內設置的壓縮機管嘴為上進上出時,在其進出管嘴管道上須設可拆卸短節,以便壓縮機檢修。
39往復式壓縮機管道布置設計的一般要點是什么?
(3)多臺機組并排布置時,其進、出口管道上的閥門和儀表應布置在便于操作,容易接近的地方;
(4)為防止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振動,應進行必要的振動分析。管道布置應盡量低,支架敷設在地面上,且為獨立基礎,加大支架和管道的剛性;
(6)布置壓縮機進出口管道時,應不影響檢修吊車行走;
(7)壓縮機的管道應布置在操作平臺下,使機組周圍有較寬敞的操作和檢修空間。
免責聲明:
本文系網絡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
聯系我們
銷售部/孫佳杰:13375279877
銷售部/孫加衛:18556139427
信息部/胡女士:17768556765
辦公室:0514-87520238 / 0514-87527628
傳真:0514-87520238 / 0514-87527628
郵箱:manmanzhangjiu@yzcheequipt.com
地址:中國江蘇省揚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揚子江南路9號 (保稅區1號)

掃一掃保存電子名片

掃一掃手機瀏覽
版權所有:揚州通揚化工設備有限公司 蘇ICP備12059351號-1 技術支持:中企動力 揚州